News

2025-09-01開學禮
2025-08-18「大灣區文化探索與國家認同」交流團
本校共有9位學生於8月18日至20日參加了「大灣區文化探索與國家認同」交流團。行程包括參訪佛山三龍灣、肇慶非遺文化館、端硯博物館及群宇青少年科技館,同學們透過動手體驗與交流活動,增進對中華文化、歷史及科技的了解,收穫豐富。 同學感言: 3S周永懿 與肇慶的少年朋友們一起製作雄獅悅餅時,我們配合得十分默契,不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體會到文化交流所帶來的溫暖。作為一名中學生,這樣的經歷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直觀而深刻的認識。往後我也希望能多參加這類活動,以拓寬視野、增長見聞。 3D 張蕊琪 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學習到許多平常較少接觸到的知識與事物。 在交流團中有很多活動,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參訪群宇青少年科技館大旺館的時候。因為在那裡,我不僅能親眼看到,更能學到許多新奇且富有創意的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慧相關知識,讓我感到十分新鮮有趣。 除了這個活動之外,端硯博物館同樣令我印象深刻。在參觀過程中,我們欣賞到許多與白端相關的歷史文物,並進一步了解了當地獨特的文化底蘊。 總的來說,這次活動不但讓我增廣見聞、吸收了許多有用的知識,也帶給我不少啟發與感悟。
2025-07-27i-Learner(Outstanding Student Award)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s thrilled to share that three of our students have won the Outstanding Student Award from i-Learner! Congratulations to Lee Hiu Ching Hilda (2N), Lam Lam Kau (4L), and Fang Chin Wai (4L) for their remarkable achievement.  

Yesterday, they attended the prize presentation ceremony, where they received well-deserved recognition for their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Here are their messages of gratitude:  

"I am truly honored to receive the Outstanding Student Award at DSE i-Learner. I believe this platform has provided me with valuable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my English outside of regular classes. I couldn’t have achieved this without the encouragement of my teachers and my own persistence. This award is a recognition of my past efforts, and I hope to continue improving in the future."  
- Fang Chin Wai, 4L  

"I was genuinely surprised and delighted to receive this award. I believe that if I continue to work hard and improve, I can feel proud of my efforts, regardless of the outcome. This experience has motivated me even more to strive for excellence."  
- Lam Lam Kau, 4L  

Let’s continue to encourage and inspire our students to achieve great things.

 

2025-07-19中史科國內考察團
2025年7月19日至23日,中史科麥兆輝老師帶領本校中二至中四級同學共十人,參加國民教育學會主辦的“一帶一路: 武漢歷史文化雙向交流團”。在五天的考察中,同學參觀了武漢不同的歷史文化景點及博物館;分別有長江和江灘租界古建築、黃鶴樓、東湖、辛亥革命博物館、湖北省科技館等等。師生交流方面,由於有不同的香港中學參與活動,當中同學間也有交流考察與學習的心得。另外,考察團到訪華中師範大學及晴川高級中學與師生交流,同學獲益多長眼界。現分享相片及同學感想如下: 中二級 駱曉蕾 武漢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從沒去過武漢的我,學校竟然組織去武漢考察,這也讓我打開去武漢考察的大門。從香港坐到武漢站,居然要六個小時,坐高鐵的過程很漫長,我曾想過學校組織的考察究竟是什麼樣的?畫面一轉,傍晚我們便坐大巴去了景點,江灘租界的西方建築群。小高導遊和我們說長江和江灘租界的來源和歷史文化,江灘的街道有個名字叫黎黃陂路,小高導遊和我們說,黎黃陂路是位於原漢口俄租界區,以前名叫“阿列色耶夫街”“夷瑪街”,後為紀念黎元洪改稱黎黃陂路。 中三級 林峻興 難忘的一次交流。這次有幸參加了和華中師範大學師生的交流活動,收穫滿滿。一進華師校園,就被濃厚的文化氛圍包圍。華中校長先給我們講校史,從建校的艱辛,到一步步發展成知名師範院校,那些故事像磁石,把我們緊緊吸引。我聽得心裡暖暖的,對這所學校滿是敬意 。而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華中學生們的合唱表演。當他們整齊地站在舞臺上,歌聲響起的那一刻,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將所有人緊緊凝聚在一起。他們的歌聲清澈而響亮,充滿了青春的朝氣與活力。這一趟交流成為了我難忘的回憶,也激勵我向華師的師生學習。 中四級 曾嘉怡 作為一名香港交流生,這次前往湖北的交流活動,是我人生中一段極為難忘的經歷。它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更讓我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和同齡人有了全新的認識。走進湖北省博物館,最難忘的是編鐘表演。當古老的樂聲響起,看著那一排排青銅編鐘,突然覺得課本裡的歷史活了過來。越王勾踐劍閃著寒光,青花瓷透著雅致,這些文物讓我真切感受到,我們和這片土地有著共同的文化根脈。 到晴川高中和同學們交流,比想像中輕鬆。我們聊各自的生活:他們說武漢的熱乾麵,我們說香港的飲茶;他們講黃鶴樓,我們分享維多利亞港。看到他們的表演原來大家喜歡的歌很多是一樣的,煩惱和夢想也差不多,拘謹很快就變成了熟絡。
2025-07-17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及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
太空科學比賽中勇攀科學高峰,探索星辰大海
本校在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及香港科技大學聯合主辦的「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及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中取得卓越成績。比賽旨在推動航天教育,讓學生親身參與國家航天項目,激發他們探索宇宙的熱情,並通過科學實踐及挑戰任務,培養學生的科創意識及家國情懷。當中獲取金獎的實驗設計經甄選後將有機會於2026年於酒泉發射基地上太空進行研究,機會十分難得。
本校派出兩支隊伍參賽,最終從全港100多隊隊伍中脫穎而出,勇奪金獎及銀獎。以下為兩隊的詳情:
 
1. SKYline隊:開創海星再生研究 [銀獎]
隊員:黎烜維(4L)、余銘洋(4L)、吳福康(4L)、徐寶獻(4L)、邱煜昕(4D)
指導老師:岑展基副校長、梁文斌老師、鄭俊豪老師、張家健老師、余倩華老師、黃淑芬老師
項目名稱: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海星(Asteroidea)再生機制的適應性變化
研究摘要:
首次以海星作為太空環境下的研究對象,探索其在微重力條件下的再生能力。海星因其卓越的再生能力而成為理想的模式生物,微重力可能影響海星的細胞生長速度、基因活動以及身體結構的形成過程,揭示太空環境對生物的獨特影響。為確保海星能在太空生存,研究團隊創新設計了密封海水生態系統(Closed Seawater Ecosystem, CSWES),這是一個專為太空而設計的穩定海洋環境。此設計不僅旨在了解微重力如何影響生物的自我修復能力,為未來太空長期居住的健康挑戰提供科學支持,開創了太空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的新視野,為海洋生物在太空的研究奠定基礎,助力人類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
 
2. 太空生物研究隊:黑水虻幼蟲處理廚餘的創新研究 [金獎]
隊員:黃子軒(4L)、程宗澤(4L)、林雨桐(4L)、吳欣賢(4L)、趙思淇(4L)
指導老師:岑展基副校長、梁文斌老師、鄭俊豪老師、張家健老師、余倩華老師、黃淑芬老師
項目名稱: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黑水虻幼蟲處理廚餘的效率研究
研究摘要:
首次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探索黑水虻幼蟲處理廚餘(例如麵包)的能力,解決長期太空任務中廚餘及有機廢物處理的難題。黑水虻幼蟲以其高效分解廢物、易於飼養及富含蛋白質與油脂的特性聞名,廣泛應用於廢物管理。團隊設計了一個智能密封廚餘處理系統,確保幼蟲在太空的穩定環境中有效分解廢物。通過研究微重力對幼蟲處理效率的影響,本項目為太空廢物管理的科學基礎提供重要見解。此研究不僅推動太空生物學與廚餘回收技術的發展,還為未來長期太空探索任務奠定基礎。
 
比賽過程
比賽於2025年2月25日啟動,通過講座、培訓及航天專家指導,為學生提供參與國家航天項目的寶貴機會。各隊伍於5月5日提交詳細實驗設計及演示短片。本校兩支隊伍在經過多次的講座講課後,於4月中旬開始密集式討論及設計方案,歷經多次修改完善,最終憑藉創新的設計及深刻的科學意義脫穎而出,榮獲榮譽,實驗設計有機會在進一步評審後於太空環境中實施。
 
同學感言:
4L 黃子軒
大家好,我是新界喇沙中學中四級L班黃子軒。今天很榮幸能代表我們團隊發表這次感言,我內心充滿感恩。
航空這個領域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遙遠又觸手不可及,它是我們心中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夢想,又是那距離千里浩瀚無際的宇宙海洋。通過挑戰和實踐,更深層次的激發我對探索浩瀚宇的好奇,我相信這次的比賽不單是培養本港學生對科創的認知,也是為國家提供更多新鮮血液。我也很榮幸能在此次活動中榮獲獎項。
首先要感謝我的隊友們!如果沒有隊友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績。過去的這幾個月裡面,是因為我們一起努力,才能做出這樣的成果。我們平時學業繁重,當他們偶爾因要事未能出席會議時,也會主動向隊員們請教,希望能趕上大家的步伐,而隊友們也會細心講解會議內容,例如林雨桐同學,當時我因為其他的事情缺席了兩次活動,她不但沒有抱怨我缺席了兩次,而是細心跟我講解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什麼。又或者是程宗澤同學,我們最痛苦的寫論文,接下這個任務後,我每次都能看到他認真的拿著電腦努力的幫我們完成文字類的詳情。還有很多事情我不能詳細講述清楚,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不是你們真的這些幫助就不能鑄就我們的成功,我相信就是因為這種團結一心、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讓我們獲得成功。
最後,是想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感謝生物科岑展基老師,因為是您,讓我們瞭解到黑水虻這種昆蟲的特性。感謝電腦科鄭俊豪老師,謝謝您為我們協助程式設計方面的幫助。最要感謝的就是負責我們這個隊的化學科梁文斌老師。記得當時只剩下兩天時間,隔壁團隊的實驗、實驗資料、器材等全都完成了。我們還有一半的實驗還未完成,我們都覺得要完蛋了,很難堅持下去,是你在後面告訴我們不要放棄,努力就有希望!陪著我們度過那最艱難的兩天。如果沒有你,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成績,所以在這裡向您說一聲真誠的感謝!要感謝的老師實在太多:從最初啟發我們科普老師,到指導具體技術的專業老師,再到幫助我們完善表達的比賽指導老師。請讓我向所有教導過、幫助過我們的老師們說一句感謝。
 
4L 吳福康
我們能拿到這個銀獎,真挺開心的,也特別感謝大家。最想謝謝我的指導老師,從一開始想方案到後來改了又改,都是您們陪著我。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煩了,您們還幫我找問題、想辦法,真的特別辛苦。也謝謝主辦方給我們這個機會,能讓我們這些中學生也能想想太空的科學研究,挺有意思的。
2025-07-10GenRobo 機械新人類計劃 2024-2025 — A.I.工程師挑戰賽

是次比賽於2025年4月圓滿落幕,吸引了全港28所官立、資助及津貼的學校,合共1,600位學生踴躍參與。本校中一級同學於課程中表現優異,設計的成品獲得優秀獎的嘉許,證明他們在課程當中能夠學習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並且透過機械裝置實踐他們的設計方案。

獲獎名單:
1N 鍾依霖
1N 潘胡楊
1N 林碧賢
1N 李嘉懿

同學感想:
1N 鍾依霖
今天老師帶領著我們四個去領獎,聽著嘉賓一個一個的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成就和不容易 我也有點共情他們的經歷,因為那麼多AI還有能幫到社會的機器人,也是他們費勁心思創造出來的,聽著聽著也到了最激動的頒獎時刻,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和三位朋友已經很緊張,因為我們第一次上那麼隆重的地方頒獎。看著前面的人一個個握手,低頭拿獎。也到了我,當重重的獎掛在我的脖子上的時候,我們也感到非常開心,因為這一次機器人我們也耗費了很多時間,但是很值得,因為我們為設計作品付出時間和心力,亦明白設計和創科背後需要投入大量心機。後來也有別的學校來介紹自己的作品和影片,令我同時亦有反思自己的不足,我們真的感到非常開心和感動,也沒想到我們居然會獲得優秀獎,我很希望下一次有機會的話,也想站在上面再獲得再次領獎的場景,再次感謝學校和校長願意投入資源給我們更多參加比賽的機會。

2025-07-03旅款科參觀青年會專業書院
旅款科約20多位同學於2025年7月3日到訪青年會專業書院,學習餐飲業的升學路徑和最新行業發展。同學亦參觀城景國際酒店的餐飲設施,了解餐飲業各項可持續發展措施。 同學「動手做動手學」,親身試做咖啡特飲及法式貝殼小蛋糕,打發麪粉,蛋漿倒模,入爐裝飾等都認真處理。同學對活動評價正面。 4S陳韻伊表示,今次活動認識到餐飲業的資歷架構和各階段的晉升途經,亦欣賞酒店做到高級又環保。5L莫卓盈表示,在這活動學習到餐飲業的知識和技能,亦需要禮貌和耐心。
2025-07-03領袖生兩日一夜肇慶交流團
本校21位中三至中五學生於7月3日至4日參加由訓導組舉辦的「領袖生肇慶交流及文化導賞團」,活動旨在提升學生的領導才能及跨文化理解能力。活動期間,兩地教師就德育教育方針進行深入交流,分享教學理念。領袖生與姊妹學校肇慶宣卿中學學生展開緊密互動,有效強化溝通協作能力。除參與英語課堂外,我校學生更以英語向當地學生介紹香港文憑試的英文考試模式,師生共同參與討論,促進學術交流。透過學術和生活經驗的分享,學生們建立起深厚友誼,同時對內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離別時皆依依不捨。 行程還安排了肇慶文化地標及歷史古蹟的參觀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感。此次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更培養了他們的領導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及適應力,為個人成長帶來寶貴啟發。參與學生均表示獲益良多,活動成效顯著。 帶隊老師: 蔡仁欽副校長 黃敏玲老師 潘智聰老師 羅文慧老師 許麗宜老師 領袖生肇慶交流文化團的分享及反思 本次肇慶交流團讓我獲益良多。我們不僅走進宣卿中學的課堂,與當地學生一同參與英語課程、分享香港文憑試制度,更在互動中建立了真摯的友誼。 行程中,我們參觀了七星岩牌坊廣場、肇慶博物館新館和宋城牆,這些歷史遺跡生動地展現了肇慶的文化底蘊。最令人難忘的是品嚐地道特色美食,從飲食文化的角度感受嶺南風情的獨特魅力。 此次旅程不僅拓展了我的國際視野,更印證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深刻意義。特別感謝宣卿中學師生的熱情接待,期待未來能再次探索這座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城市! 4L 方千蔚 這次參與肇慶交流及文化導賞團,讓我對中華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宣卿中學的交流中,我們不僅一起上了生動的英文課,更透過與當地學生的互動,了解到兩地教育文化的異同。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健談的同學詳細介紹了學校歷史,讓我感受到肇慶深厚的文化底蘊。 行程中,我們參觀了肇慶博物館,看到許多珍貴的古代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和石刻等,讓我深刻認識到肇慶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它在嶺南地區的重要地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參觀元氣森林飲品工廠,現代科技與傳統飲品文化的結合,展現了中國產業的創新發展。這讓我明白,歷史不僅存在於過去,更在當代不斷延續與創新。 這次旅程不僅拓寬了我的國際視野,更深化了我對國家歷史文化的理解。我深刻體會到,作為年輕一代,我們應該更積極學習歷史,傳承文化精髓。期待未來能參與更多這類文化交流活動,繼續探索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3D 馬澤霖
2025-06-28好精神親子特飲班
家長教師會邀請了青協一同舉辦了好精神親子特飲班讓同學及家長透過熱身遊戲一同減減壓、加強親子的溝通及了解對方的喜好;同時透過沖調特飲,讓親子一同在學習新技能,並為同學探索一下未來職業的可能性,為生涯規劃作準備。是次活動不但可增進親子間彼此的理解與欣賞,當中強調合作與創意,讓他們留下美好回憶 。 黎同學家長: 今天的特飲班的氣氛熱烈!孩子可從遊戲的過程中知道媽媽最喜歡的食物或喜好是什麼! 這樣,我感到親子關係會更加融洽。
2025-06-27Study Tour - Melbourne
After a year of activities and competitions, 20 outstand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to embark on the highly anticipated study tour to Melbourne, Australia. Accompanying them were Miss Wong WL (teacher-in-charge), Miss Wu YM, Mr. Lau KC and our school principal, Dr. Lo KF, who added great value to the experience. The trip was far more than just sightseeing—students immersed themselves in cultural exchange by visiting St. Bede’s College, a local Lasallian school. Both our students and their Australian counterparts delivered engaging presentations about their respective schools and cultures. We were incredibly proud of our students for showcasing Hong Kong’s vibrant traditions with such 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Beyond the school visit, the itinerary was packed with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To name a few: Observing the famously sleepy koalas at Melbourne Zoo, Riding the iconic Puffing Billy train with legs dangling freely from the windows, Reflecting on the devastating impacts of war at the Shrine of Remembrance, Exploring Australia’s rich history and evolution at the Melbourne Museum, Camping at Frank’s Farm, where students designed boomerangs, fed animals, and marveled at Australia’s breathtaking natural beauty. In the evenings, we gathered together to reflect on the day, and the students wrote in their journals. It was a journey filled with learning, adventure, and unforgettable memories.
2025-06-20中六謝師宴
Address: Kam Tsin Village, Sheung Shui, N.T.
Tel: 2670 0443
Fax: 2679 0161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v10.32